順四時之序,美好社區活動願景
社區營造,是每座社區的生活命題,也正是社區的活力其一。
社區營造的根基,來自於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的多重透徹與了解。
除了細膩的社區服務,完整社區活動規劃,讓住民願意主動參與,透過這些活動產生的休閒社交與人際關係連結,輕鬆感遠勝日常寒暄或職場的社交,讓人們更能敞開心胸、真誠交流,也透過參與者的回饋意見,客觀檢視活動的執行,形成美善活動的循環,讓大家能夠享受越來越貼近理想值的活動,無疑就是好的社區營造主旨。
依循四季、各種節令,舉辦社區活動,是合宜天時、地利的解方。
透過一整年活動,從1月(或2月)中國年、以書法體驗活動揭開年度序曲,邀請外籍人士體驗中國年的文化之美,從文化層次切入的活動,既風雅、又具精神層面,也讓大家能在歲末年初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美學;利用社區戶外場景,舉辦瑜伽活動,還能加上野餐等項目;利用社區的教室體驗空間,舉辦親子手作課程,在週末週日下午提供了親子們主題的又能一起參與同樣一種興趣,,離開家的居住空間,場場爆滿之外,也常會獲得親子活動的好評回饋。
豐富的活動內容,吸引大量住民高度參與、並且願意花長時間駐留,例如Halloween萬聖節、XMAS聖誕節西洋節日、多數居民們如果配合主題進行妝扮、甚至帶家人or小孩or寵物一起參與,心理層面而言是他們對這類活動的高度認同、主動配合參與活動,且參與者多數再透過拍照、影片…於社群上進行多次數位傳播與分享,也與家人、朋友、左鄰右舍擁有更多共同話題,都是非常正向的社區營造。
露天電影院,適合夏日活動的起手式,除了開始讓居民開始習慣群聚、參與社區活動之外,以巨型螢幕、舒適躺椅、微涼晚風徐徐、沁涼手搖飲或小點,足以讓人暫放下手中3C裝置,盡情享受純粹絕佳的聲光效果。
盛夏中最受歡迎的NO.1當屬市集活動,近幾年台灣的文青藝術市集、百花繚亂、各形各色,也是年輕人當代微型創業的新顯學,不同於電商的高效冰冷,市集的人情味溫度備受台灣人垂愛,市集邀請百年名店、手作、藝術、各種選品,讓人逛到流連忘返,也能跟地方創生協作,大家最愛的吃吃喝喝餐飲一應俱全,尤其知名度高的餐車,精緻賣相、帶來非日常餐飲體驗,往往整個下午都大排人龍。
一整年度讓人回味再三的節慶活動、親子手作活動,因豐富的活動樣貌、繽紛熱絡氛圍,在在都讓參與者產生對於社區的共感、同感、情感連結與人歸屬感,透過輕量社交活動,無壓與社區的人進行各種交流,就社區營造而言,都是正向正能量指標。
每年Christmas前冬日香氣宜人的花藝手作課,夏天紅酒微醺地搖擺舞蹈課程,萬聖節、中國年、聖誕節的主題佈置…留下那些好照片,夏天的餐車、秋天的瑜伽課,每一次的傾情參與,都以人為主、墊下的更為深厚的社造基礎,更為完善社區營造的許多核心概念:參與和合作、文化和價值、社交和文化活動、教育和技能發展、可持續發展…。
最精彩的,莫過於在社區營造中、得到住民肯定,卻又同時為他們與他們的家庭、整座社區創造了無可取代的生活回憶錄。
每一座社區因為不同的住民組合與環境,都擁有該社區獨特的團體氛圍、身心靈的平衡點,順四時之序,透過活動常態的積累,讓社區營造與在地文化共生,除了彼此的交流,共享、共好,人始終是活動與社區營造的重點,也為住民們創造了繽紛回憶與美好生活價值。